吨钢利润只有4.2元不是笑话,钢铁业颓势难改
发布时间:2014-1-1    作者:杨晨

   碗里的四块二

  用吨钢利润来诠释2013年钢铁企业的生存现状显得直观而惨痛。

  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透露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钢铁企业的利润总计161.8亿元,行业销售利润率只有0.48%。如果只算主营业务,钢厂的利润总计58亿元,相当于每吨钢的盈利只有4.2元。

  4.2元,有人戏谑还不够买两支冰棍,不能在菜场买一斤青菜,也不够在北京CBD的餐桌上吃一碗白米饭,或许这听上去可笑而讽刺,但现实却足够残酷。钢贸商、钢铁企业,甚至三大矿山,这些曾经辉煌的“钢铁侠”年末捧着一只里面只有四块二的“饭碗”苦撑。这不是笑话,这是2013年钢铁行业的真实写照。

  4.2元,这不是笑话

  2013年2月20日,对钢铁企业而言,这大概是全年中最高兴的一天。这一天,钢联资讯统计的钢材综合相对价格指数达到全年峰值,站上143.5点;而在随后的四个月里,这一数字长驱直下,至6月28日到达谷底126.3点。

  与钢价紧密相关的数字是钢铁企业的利润率。在年中的时候,中钢协统计上半年钢铁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仅0.13%,处在工业最低水平,吨钢利润一度只有0.43元。与这一数字相比,近期出现的吨钢4.2元的利润似乎昭示着钢企的苦日子已经到头了。

  这听上去更像是个冷笑话。实际上,在全行业如此惨烈的数字面前,谁也不可能成为幸运者。

  从2012年爆发的钢贸商危机,终于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钢铁企业,而首先,有民营钢企老板坐不住了。7月,江西萍特钢铁老板跑路的消息使恐慌气氛在整个钢铁圈不断发酵,并逐步到达顶点。有消息说是因为“银行逼债逼得太紧了”,也有说法是“连续数十个月的持续亏损”,但无论如何,昔日银行里的座上宾变成了被讨债的对象,这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休止符并没有画在民营钢企身上。与此同时,虽然国字头钢企还不至于被追债,但已经深陷亏损的他们却面临着被ST或者退市的风险,2012年,武钢养猪成为了钢企活生生的生存写照。今年,面对扭亏重任,养猪显然已经不足以平复钢企们迫切赚钱的心情。

  半年报披露前夕,盈利艰难的钢铁上市公司纷纷大玩会计手段以求粉饰业绩。翻阅那一段时间的钢铁上市公司公告不难发现,在7月中旬到8月初这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先是柳州钢铁“意外发现”8000万存货,计入2012年利润,后是山东钢铁调整折旧年限增利5亿元。除了柳钢、山东钢铁之外,*ST鞍钢、华菱钢铁、新钢股份、武钢股份、太钢不锈等大型钢企都在使用会计手段以调控利润。

  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第三季度财报的发布。在扭亏、减亏成为主旋律的三季报里,钢企利润的确有所好转,但是主业对于业绩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相反,财务手段就成了快速提升业绩最常见、最直接的手段。

  有钢铁业内人士曾经这样调侃自己,“会计手段就像一面哈哈镜,可能从这面镜子里看到的企业业绩很漂亮、很饱满,但是终归不是它本来的样子。相反的,这更凸显了当下钢铁行业的颓势,如果情况都还不错的话,又何必费尽心思去装饰自己的业绩呢?”

  矿山也凄凉

  2013年,生活惨淡的不只是钢企,与其命运紧密关联的还有曾经高傲的三大矿山。

  钢联资讯的矿石综合相对价格指数与钢材综合相对价格指数走势高度一致。数据显示,2月21日,矿石综合指数也站上了年内高位157.2点;也同样是在6月,只不过是在早些时候的9日,该指数跌至123.5点。

[1] [2]  下一页